1980年黄克诚说:如果有人说别人比毛主席高明,那是对历史开玩笑!

发布日期:2024-11-04 09:47    点击次数:157

【1980年黄克诚说:如果有人说别人比毛主席高明,那是对历史开玩笑!】1981年4月10日,一篇名为《关于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文章在《解放军报》发表,并刊登了头版头条的位置。

当时思想处于混乱时期,而这篇该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在如何统一全党认识、如何正确评价毛主席、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篇文章发表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对黄克诚在1980年11月27日一场中纪委座谈会上谈话内容的总结和整理。

这场座谈会结束之后,《人民日报》立即转载了黄克诚在座谈会上的谈话内容,但只转载了其中的两个部分。

知道自己谈话内容没有被《人民日报》全部转载,黄克诚让自己的秘书联系了当时总政治部的副主任华楠。

随后华楠将此事告诉了时任总政主任、副主任韦国清和梁必业。

在将自己意见转告华楠的同时,黄克诚还将自己这次的谈话内容整理了一份,送到了邓小平那里。

和华楠、韦国清、梁必业三人的意见一样,邓小平也觉得谈话内容可以发表。

但邓小平在发表前找到了之前毛主席秘书胡乔木对谈话内容进行了修改。

胡乔木看过谈话内容后,首先做出的一项修改就是加入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评价,即:

发生于1936年年底的西安事变,通过和平解决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正确决策。

第二项修改则是,将谈话内容中提及的“毛主席”更改成为了“毛泽东同志”。

对于第一项修改,黄克诚是非常认同的,但关于称呼他还是更认可“毛主席”。

邓小平得知他的这个想法后,指示相关人员将称谓改了回来,随后这篇文章——《关于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在《解放军报》上发表。

为什么黄克诚执意要将自己讲话的所有内容都发表出来呢?

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如何正确评价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事关全党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他的发声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

对黄克诚来说,他的谈话内容能被发表被大众看见,他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一直忧心当时的“非毛化”思想,也多次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发表自己的意见。

黄克诚是开国大将,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于1977年被中央任命为军委顾问。

后又因拨乱反正需要,黄克诚在中央多次邀请下,又出任了中央纪委常务书记一职。

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甚至还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只有抛弃毛泽东思想,中国才能得到发展。”

黄克诚对于这样的思想十分不满,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即便是因病住院治疗,他也一直没有放下这桩心事。

1977年,黄克诚因病在301医院接受治疗。

这天,时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李炎唐来此探望。

一见面,李炎唐就关怀的询问道:“黄老,您的气色怎么这么差?”

“不是,我不过是在思考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黄克诚出院后参加了中央工作会议,应邀前来发表讲话的黄克诚说到:“我为毛主席的去世,感到深深地难过。庐山会议后,我一直蒙冤受难,直到最近才被中央起复。像我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但对于我们这代的人来说,有些感情是超越个人恩怨的。”

在讲话的最后,黄克诚给出了对于毛主席的评价:“三分过失,七分功劳。”

这次会议结束后,参会的首长们对黄克诚的讲话十分认可,但这次会议范围较小,黄克诚的观点并未被广泛宣传开来。

为了阻止“非毛化”思想的继续扩散,黄克诚决定要公开发表自己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为此他积极主动要求参与中央会议。

1980年11月,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王鹤寿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黄克诚的秘书。

“王副书记,您好。黄老想要参加近日的座谈会,烦请您安排一下。”

“黄老不是正在养病吗?他老人家是一定要参加吗?”

“是的,黄老坚持参加。”

“好的,我知道了,请转告黄老,我会安排的。”

11月27日,黄克诚缓慢步入座谈会现场。他的到来,令在场众人十分不解,因为此时的78岁高龄的他,身体确实不太好。

不一会,王鹤寿宣布请黄克诚上台讲话。

在秘书的搀扶下,已经双眼看不见的黄克诚颤颤巍巍地走上了主席台。

“同志们,因为我的身体原因,我本来是不准备前来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的。但有些话,我必须要来和大家说一说。”

黄克诚从土地革命讲到长征,再讲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指出,在这些时期取得的成果和胜利,都离不开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其他人都比不上的。他的地位是由他的贡献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他对党、对国家的奉献。

“如果有人说别人比毛主席高明,那就是对历史开玩笑。”

黄克诚的讲话结束后,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可见他的讲话得到了在场与会人员的认同,也为大家如何正确看待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